2015年12月12日,万年留级王京同学第21个20岁生日!

济南坠楼女孩死因为何 真相浮出水面

   发布于 2016-12-25 10:20主页 > 视频新闻 > 0阅读0评论0香蕉

文章>文章> 济南坠楼女孩死因为何 真相浮出水面 0阅读0 评论0香蕉

济南女学生娜娜坠楼身亡案件还在调查中,网上早已一片腥风血雨。

 

 

多亏了这些媒体,现在矛头全部指向校园暴力,网民大胆直言是三个舍友侮辱甚至对受害者施以暴力。关于“三个女生对一个女生实施暴力,导致该女生裸身跳楼”的言论和文章已经铺天盖地,汹涌的民意下,一些网友已经开始要求警察枪毙三室友,另外一些“正义”的网友已经叫嚣着要去人肉这三个舍友。

 

更有趣的是还有人觉得:如果你不去谴责那三个女生就是错的,你不去相信媒体所说的就是在颠倒是非,这时候你还来让大家理智,那你就是冷血、无情、圣母狗!

 

2016年可以算是媒体网络舆论最不堪回首的一年,从春节“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的反转,到雷洋“嫖娼”案,再到最近的罗一笑事件和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几乎每个案件的结果都在打舆论的脸,但是民众真的在意结果?

 

这不,这一事件也迎来了反转命运,经过客观调查,事件和校园霸凌没有关系,自杀女孩坦言恨自己妈妈,目前家属已经向校方道歉并离开学校,说白了,就是案件中一直扮演弱势群体的女孩家长隐晦承认闹事。报道目前尚未被官方证实,或者说可能证实过了,但是被汹涌的民意轻描淡写地盖过。大家已经被所谓“真相”混淆得云里雾里,目前只能等待官方结果判定。

 

 

花季少女悲惨丧命,这个事情本身很让人痛心惋惜,但是在事件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媒体打着正义的旗号,写一些没有根据、态度暧昧的文章引导舆论。这样恶意攻击,真的合理吗?我们来分析一下大众心理,事件发生之后,微博舆论的情况是这样的:

 
 

 

两条都是没有可信来源的评论,为什么认同的人差距这么大?

 

因为人们更相信接近自己内心想法的答案。

 

很多情况下,真正可怕的是愚民思想,大众往往都是更相信自己的猜想。每次这样的事情发生后,有多少人在没有了解真相后就妄自评论?正义是什么?真相是什么?事情没有被查明前,谁也不知道!

 

在舆论发酵后,所谓“真相”似乎出来了:朋友同学作证,女孩平时是一个善良开朗的女孩,不大可能是自杀。尸身遍布伤痕,脖子也有掐痕,必然是遭受了校园暴力。加上室友中有人为富二代身份这个依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学校草菅人命,官官相护。”

 

就算法医声称,死者身上的伤因跳楼时跨越栏杆造成的可能性比较大,警方说没有掐痕,已排除他杀可能,但是群众依然咬定就是有校园霸凌:因为她是裸体跳楼!

 

跳楼自杀和裸体有什么冲突矛盾吗?精神崩溃状态下会做什么事,是能用我们所能接受的正常思维来考量?何况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自杀者也是没穿衣服的。要自杀者,尤其是精神崩溃者的做法合乎理性、合乎逻辑,这本身就不合理。

 

女孩跳楼背后另有隐情,大众需要一个真相没有错,但是不要习惯性地忽略背后的专业性理论。就算室友有嫌疑,但在尚未确定的情况下,这样不分青红皂白、不讲证据、不讲事实地就给案子定了性,这行为跟医闹耍流氓有什么本质区别?

 

 

在汹涌的民意下,警方能给的能让大多数人满意的唯一结果就是校园欺凌存在,把三个女生收监审问,而如果结果是校园欺凌不存在,或者存在但不属于犯罪,家属通过民事诉讼来获得赔偿,那么在事件结束后,学校和警方十有八九会摆脱不掉“官官相护”的罪名,因为群众不满意。当然这个案件的重点在于利用舆论叙说的方式解决,靠舆论吸引眼球的方式本身对社会造成极大信任风险,这次的事件就算最后被证实是校园暴力,众人的怀疑是对的,下次呢?如果有人故意裹挟民意来获巨额赔偿怎么办?舆论在这种情况发酵下可能又衍生一种新型的“按闹分配”方式。

 

我也反霸凌,反腐败,反一切不公正。但是我们要就事论事。最首先要反的,就是那些为了引起舆论轰动而罔顾事实的部分媒体传播,没有底线地逐利。在真相没完全浮出水面时,利用一些“富二代”、“官官相护”、“校园霸凌”等敏感事物煽动舆论,再配合上不爱动脑的激愤网民,轻易掀起了一场审判狂欢。狂欢是很激奋,但是民众同情变得廉价了,事情的真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媒体人,作为媒体网络的一份子,都能为引导网络舆论方向发挥作用,在不了解事情真正的来龙去脉之前,如果我们不够理智谨慎,那么我们以为公平正义的舆论就会变成谣言。而谣言最恐怖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传播广度和提及数量的迅速,千万不要小瞧一个谣言,一旦兴起,它的影响几乎是你无法想象的。比如前段时间,网民突然掀起一阵反赵薇潮,大家像吸了毒一样兴奋,数以亿计的网名投入了批斗赵薇的狂欢之中。到目前为止,我还不清楚网上的言论是否真实,因为没有任何渠道证明这些意识流问题,比如赵薇是否爱国问题。之前只是觉得舆论可怕,但那次微博上“讨伐”和“批斗”行为却震撼到我,我一度以为自己回到“文化大革命”时代!如果现代知识青年回到文革时期的盲目状态,是社会的倒退,还是因为“网络”和“互联网”助长了这种从未被剔除的盲目愚民之风?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现在谣言又要四起,在案件没有明朗时,全民又开始了一场质疑和辱骂。只是想问一下,如果这件案件的结局警察法医鉴定无误,那几个室友破天荒无错,网络暴力给他们的压力和伤害谁来买单?谁来负责?

 

显然,没有人,因为大家只是舆论大众,又不是个体。

 

从本质上讲,这次事件包括这几年民意的舆论倒戈,反映了群众对体质以及政府的的不信任。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下,但凡出了一件与政府有丝毫关联的事件,网上立马发酵,质疑谩骂声一片。群众在失望之余,庆幸这种质疑还能从某种程度对政府产生一种舆论监督。排开其他阴谋论,舆论监督初衷还是非常好的。

初衷虽是好的,但是舆论的盲目膨胀,却是百害无一利。到目前为止舆论甚至影响到了司法,在一个法治的社会,司法活动是独立的,刑罚作为对某种行为最严厉的社会评价,量刑轻重与否,理应保持在该有的理性和慎重的水平上。这些年,无论是药家鑫案、复旦博士杀同学案、李天一案还是夏俊峰案、瓜农案,以及彭宇案等等,在审判前,新闻媒体对案件的大量评论、广泛报道,绑架了公众的舆论,多少影响了最终审判结果。这种“多数人暴政”的舆论审判与监督司法公正的初衷背道而驰,将直接削弱了司法的权威,危及社会主义法治。

 

舆论可以监督司法,但舆论决不能左右司法。这很重要。

 

最后以古斯塔夫.勒旁的一段话结尾:“一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做的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人就会暴露出人不受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真理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望所有公民理智对待舆论。

你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错误

收藏

0
举报
标签加载中...  
这个人很懒,神马都没有写…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