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爽报娱乐新闻 YesDaily.com




如果它能拍成电影 绝对是年度最震撼人心TOP1

发布时间:2024-05-21 爽报 YesDaily.COM 221

母亲节刚过完,许多人带着家人的期许和祝福,踏上了返程路。

谁知在隔日(5月14日),才刚跟家人道别的子女,就在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次航班上,经历了一次生死危机。

在9000米高空中,驾驶舱内一侧的挡风玻璃突然破碎,“哄”的一声,副机长半个身体瞬间被吸到空中悬挂。

驾驶舱因此失压,每秒250米的直面风迎面而来,舱内温度降至零下40度。随后,无线电失灵!仪表盘被掀开!飞机开始颠簸!氧气罩自动滑落!

所有乘客都被面前的场景,吓到傻眼,直说“以为自己要玩完了”。

而此刻比乘客还要紧张的,当属驾驶舱内的两位机长,因为他们掌握著全组人员的安危。

但此时,驾驶舱的状况远比乘客舱混乱,突然的失压让机长的耳膜遭受巨大折磨,低至零下的温度也冻伤了他们的身体。

最后,机长依然在无线电失灵的情况下,依靠目视水平仪完成了一次“史诗级”紧急迫降。从事件发生到降落只花了20多分钟,而在事件发生时,机长必须在10几秒作出反应。

看看紧急迫降后的驾驶舱,

还有机长的工作服,小电君根本想不到他们经历了什么。

这让小电君不得不佩服机长的胆识与智慧,事后他说这条线自己飞了不下100次,各方面都很熟悉。但这依然不妨碍小电君称其为传奇机长,空中英雄。

紧急迫降着陆的现场

事后,有人说这起紧急迫降的紧张程度,堪称中国版《萨利机长》。小电君也从业内听到消息,已经有公司想把这个故事搬上银幕。

今天,小电君就借着川航的紧急迫降事件,带大家来回顾下这部还原“哈德逊奇迹”的《萨利机长》。顺便预想一下,“川航迫降”如果拍成电影的话,会是什么质感。

2009年,有一起震惊海内外的飞机迫降事件,让全世界都记住了“萨利机长”这个名字。他在208秒内做出的决定,让飞机紧急降落河面,却无人遇难的情况成为了现实。日后,纽约州州长戴维·帕特森更是把这起事件,称为“哈德逊河上的奇迹”。

2016年,这起事件的“灵魂人物”萨利机长,被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搬上了银幕,汤姆·汉克斯饰演了萨利机长。

这并不是他首次出演传记片,但与同题材影片不同的是,本片虽有“空难成分”却不主打灾难特效、它具备“打造成传奇人生的故事基础”却只聚焦“1549航班迫降”前后几天的事情。

可以说,它比以往传记片的剧情架构都要集中。

而在介绍此片为何能以这种方式拍摄时,我们先来回顾下,2009年1月15日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天下午,萨利机长担任一架由纽约拉瓜迪亚机场,飞往夏洛特道格拉斯国际机场的客机机长。飞机起飞2分钟后,撞到了鸟群,两个发动机接连失效。萨利迅速与航空交通管制的工作人员沟通,先后讨论返回拉瓜迪亚机场和在新泽西州泰特伯勒机场降落的可能性。

但很快,萨利机长否定了这两种方案,并断定要降落在哈德逊河上,因为人员的存活率最大。在飞机降落到1000英尺高度时,萨利提醒大家保持防撞姿势,飞机马上要在河面降落。

15:30分17秒,放下襟翼。15:30分43秒,飞行记录仪停止记录。飞机成功降落在哈德逊河面,146名乘客以及5名机组人员全部获救。

在“紧急迫降事件”之后,萨利的人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他被媒体捧为“民族英雄”,频繁出现在知名节目中。在与主持人谈笑风生的时候,萨利的职业生涯却危在旦夕,他的薪水不仅被缩减了4成,养老金也受到影响。

从1月开始,他和副机长接受了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NTSB)长达18个月的调查,甚至在24小时内,随时要起身回答“事情发生前,你吃了什么,有没有跟妻子吵架,最后一次喝酒是什么时候”等细致之极的问题。

萨利本人,也在迫降后受到了创伤心理压力紧张后群症的困扰。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拍摄《萨利机长》时,选择用大量的篇幅去展现萨利和副机长在成就“哈德逊河上的奇迹”之后,个人生活层面发生的改变。而这也正好解释了影片的创作动机,一是揭秘当时机舱内的真实情况,二是展现萨利机长戏剧化的人生经历,在面对质疑与赞扬的同时,他如何权衡自己的得失。

而今天,小电君,也将完整呈现1549航班事件的细节,并为大家还原一个,你不曾见过的“哈德逊奇迹”缔造者。

给航班带来致命一击的,是成群飞行的黑颈黑雁,这种鸟翅膀全展开有1.8米长。在萨利机长起飞两分钟后,成群的黑颈黑雁既糊满了驾驶舱的窗前玻璃,又卷入了发动机,使其停止运作。当时的场面,俨然就是希区柯克《群鸟》的现场。

发动机失效后,客舱内突然死一样寂静,大家大眼瞪小眼的愣了几秒后,一丝肉类糊掉的味道飘了进来。他们害怕是“9.11”再度重演,于是有人开始祷告,有给家人发简讯、打电话。

紧急降落:整个过程只用了208秒

反观舱内的萨利机长,他也担心是否会坠机。此番假设,在电影中以梦境和幻想的形式出现。鉴于地心引力的作用,他需要在几秒钟之内拿出处置方案。而在他通过广播告诉乘客们,要“抱紧”以备降落时,飞机离接触水面已不到90秒。

从沟通方案、让副机长翻阅检查单、最终下结论到降落,整个过程只用了208秒。值得一提的是,翻阅检查单这个步骤,由于花费时间较多,曾经间接导致飞机直接坠毁。在1998年,一架瑞士客机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检查单这个步骤,但时间耗费过久,直接坠机身亡。但萨利和副机长的效率,则在这一步骤上省略了不必要的时间。

电影中,迫降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得到了还原,而汤姆·汉克斯也演出了那份“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的状态。或者说,演员本身就拥有这份遇事稳重理性的气质,而角色正好与其实现了融合。

走红背后:职业生涯危在旦夕

迫降结束后,萨利每天收到近350个媒体采访请求。有的媒体为了博关注,虚构一些不准确的描述,比如“飞机迫降后,萨利机长戴着大盖帽,在码头喝着咖啡,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其实那时候他早已麻木,并非淡然自若。

而在这之后,萨利机长到底火到什么程度?举几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坐计程车,司机兴奋的说他是“今年唯一给这个国家带来好消息的人”;去酒吧,吧台小伙激动的说,他们自己调配了一款“萨利同名酒”。

而萨利登上的脱口秀、超级碗等备受欢迎的节目,更是数不胜数。就连奥巴马,也曾致电萨利,邀请他出席自己2009年的就职典礼。

但谁能想到,在1月24日,萨利机长突然指出他的薪水缩减了4成,连退休金也换成了养老金担保公司的担保。与此同时,他还承受着迫降之后的心理创伤压力,在3个月的时间里,没有食欲、睡眠减少、会在半夜突然惊醒。这种心理压力,也以噩梦和幻想的方式,在电影里呈现出萨利紧绷的精神状态。

但是,在此之后,还有长达18个月的NTSB调查等着他。如果调查结果有一丝证据,能够证明迫降哈德逊河不是最好的选择,那么萨利机长42年积攒的好口碑,将毁于一旦。

严苛调查:你昨天跟妻子吵架了么?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可以形容NTSB的调查对萨利机长的影响——“在过去40年我虽然安全搭载了超50万名的乘客,但最后还是得以这208秒作为我职业生涯的评判”。

秉承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NTSB,这次仅调查结果就有213页,他们不仅调查了机长的身体是否健康、财务状况是否良好之外,还对他去年的个人生活摸了个底朝天,细致到1月12日至14日的每个行程,“迫降前一晚睡的怎么样、有没有跟妻子吵架,上一次喝酒是什么时候?”

而这些事无巨细的调查,也都体现在记录里:

“1月14日,机长5点10分起床,他认为前一晚的睡眠质量不错。晚上去周边散步,吃过晚餐后,回了一些邮件,22点睡觉。

1月15日,机长6点40起床,他说睡眠质量很好。”

此番调查在发现了飞机引擎上的羽毛和碎屑,以及打捞出左侧发动机后,进入了繁杂的实验室阶段。直到把鸟类尸体,与发动机上的羽毛进行DNA校对,才确定了这起迫降事件的原因。

2010年5月4日,NTSB正式发布声明——本次迫降事件纯属意外,并肯定了萨伦机长的做法。三周后,NTSB发布了213页的事故报告,并且用动画还原了事故现场,调查结束。

在电影中,为了增强戏剧性,把这耗时一年之久的事情,浓缩在1个半小时中,而NTSB也被塑造成咄咄逼人的形象,他们急于证明萨利机长是一个“骗子”。在影片后半部分,NTSB和萨利机长的辩论尤为精彩,并且一直引申到影片结尾。

影片惊喜:请事件亲历者参与拍摄

在影片筹备期,伊斯特伍德不想虚构任何不存在的危险,也不想增加额外的恐惧,只想展现萨利最原始的动力。因此,在影片的编剧一栏里,可以看到真实的萨利机长的名字,并且他还和汤姆·汉克斯一起通读剧本,确认细节问题。

而影片的惊喜,不仅在于萨利机长亲自参与编剧工作。当年,1549航班迫降之后,前来救援的轮渡船长和跳入河中的潜水员,都参与了影片的拍摄,重现那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一天。

真实的萨利机长,已于2010年3月3日退役,但他并没有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之后多次在大型论坛和会议上,发表“机遇挑战和团队合作”的演讲。并被CBS新闻聘为航空和飞安专家。

纵观萨利机长在“迫降”之后的生活,可能有人对他的走红无法理解,但当时的美国正处在新旧总统交接之际,有的人觉得看不到未来、对社会已经迷失了方向。

而“1549航班迫降事件”事件的发生,因为所有人都平安无恙的归来,这忽然让市民们觉得自己坚持的理念是正确的。而电影中,也有一句台词,形容这起事件是“今年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可以说,这起迫降事件,让人们看到了对未来的希望。而电影最后呈现给大家的,正是这种希望。

最后,小电君也希望,如果“川航迫降”事件拍成电影的话,可以多展现事件中人物的内心起伏。比如像《萨利机长》一样,关注两位机长迫降前后的心路历程,避免过多的用特效去描绘灾难。

文中部分截图来自“新京报”

/ MORE /

/ HOT /




标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