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爽报娱乐新闻 YesDaily.com




拥披头四官方认证!《摇摆男孩》透过这些音乐 编织战俘的踢踏梦

发布时间:2024-05-08 爽报 YesDaily.COM 222

“比起开枪,不如跳舞。”──《摇摆男孩》

乍看韩国电影《摇摆男孩》(Swing Kids)的预告片,会以为是部欢欣鼓舞又激励人心的歌舞片,但这样的猜测其实只对了一半,预告没说的是,那些被枪抵著头、流着血,也无法阻挡踢踏舞魅力的背后故事……

集喜剧、歌舞剧、历史剧于一体的《摇摆男孩》,不仅融合踢踏舞、战争、种族歧视等议题,更成为韩国首部获披头四官方许可使用原曲的电影,除了找来韩国偶像团体EXO成员都敬秀(又名D.O.)主演成为一大亮点,本片另一个值得让人走进电影院的原因,就是剧中一首首让你跟着摇头晃脑、一起热血沸腾的经典音乐。

《摇摆男孩》片中舞团团长杰克森,由真实百老汇出身的世界知名舞者贾里德格里米斯(Jared Grimes)饰演(左),与男主角都敬秀(右)大飙舞技。(图/车库娱乐)

《摇摆男孩》收录了20世纪风靡全球的披头四合唱团(The Beatles)、英国摇滚乐指标人物大卫鲍伊(David Bowie)的歌曲,以及美国“摇摆乐之王”(The King of Swing)班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的代表作〈Sing, Sing, Sing〉。虽然这部电影没有强大卡司阵容或史诗般的磅礡场面,但是透过这些经典曲目,可以看出导演为本片精心设计的音乐深度及时代故事。

接下来,我们顺着电影脉络,透过音乐交织的场景与画面,让这些经典曲目带领你身历其境地享受踢踏舞蹈!

先了解一下故事 《摇摆男孩》剧情描述来自北朝鲜的民族英雄卢奇秀(都敬秀饰演),在战俘营中深陷踢踏舞的魅力,于是加入了名为“Swing Kids”的舞团。然而,他只想尽情跳舞的梦想,却使自己陷入南北朝鲜敌对、暗杀美军的种种危机,让战俘营中的踢踏舞变了调,演变为背叛祖国的原罪、引爆杀机的阴谋论……

艾琳巴顿〈If I Knew You Were Comin’ I’d’ve Baked a Cake〉, 1950 首先故事就从男主角所待的战俘营开始说起,营区除了关押来自北朝鲜、韩国和中国的俘虏,当然还有被派驻到韩国监控战俘营的美国军人。

在沉闷、枯燥的日常中,这票血气方刚的美军怎可能耐得住寂寞,他们不仅在营区开舞会,更找来当地的女孩伴舞,女孩们特意换上抢眼的洋装、踩着高跟鞋、说着不流利的英语进入会场,搭配这首充满浓浓美式情怀的俏皮歌曲,让平日压抑的美军瞬间从欢乐氛围中解放。

原是由美国50年代歌手艾琳巴顿(Eileen Barton)演唱的〈If I Knew You Were Comin’ I’d’ve Baked a Cake〉,在片中改由女主角清新的嗓音演绎,一开口便吸引在场所有美军的视线。原本闹哄哄的军人们,一听到这首歌便如机器人被按下开关般,瞬间停止动作,同步望向舞台上的女主角,原来这场戏透露的悲伤寓意才是重点。

歌曲〈如果我早知道你来了,我就会一个烤蛋糕〉一开头,歌手唱着“唷唷唷看看这是谁来了,我已经好几年没看到你了,早知道你要来,我就会烤个蛋糕”、“如果你写封信给我,我就会为你雇一个乐队,这里最棒的乐队,并为你铺好印有欢迎归来字样的地垫。”即使搭配着欢乐的节奏,但字字句句呼唤的,都是那些无法返家的军人,透过这首歌传达美军强烈的思乡之情。

大卫鲍伊〈Modern Love〉,1983 剧情演到这,紧接着将迈入电影的高潮,这时战俘营的舞团虽已成形,不过成员们却各有苦衷,不得再聚在一起跳舞。〈Modern Love〉以一开始的急促电吉他声音,搭配鼓声,象征男主角体内隐隐躁动的心跳,身为共产主义的北朝鲜民族英雄,怎么能够爱上敌方的美国文化?这种热情与背叛的拉扯简直快撕裂了他的身体。

不过,他脑海中的脚步声渐渐强烈,无法控制的心跳渐渐加速,男女主角借由穿插剪接的效果,如发了疯似地狂舞,将心中最原始、最压抑的自我倾泻而出。其中踢破大门的那瞬间,凸显他们为了踢踏舞忘却种族、国界的隔阂,只想任由身体带领自己的体悟,就像呼应团长杰克森所说的,“就跳舞吧!(Just Dance)”

大卫鲍伊可以说是时代的革命家,这位摇滚巨星象征着打破主流价值、性别疆界,并让视觉与听觉合流,就算用音乐家、艺术家似乎都不足以形容他,或许这也是导演不管歌曲年代是否符合历史,也要选用大卫鲍伊歌曲的用意,隐喻著男女主角试着透过自己的微小力量,打破当时的意识形态,消弭意识形态所产生的斗争。

班尼古德曼〈Sing, Sing, Sing〉, 1937 紧接者,电影进入重头戏,舞团“Swing Kids”终于得以全体一起登上舞台表演。以团长杰克森绚丽的独舞揭开序幕,接着加入成员们整齐划一的舞步,清脆的踢踏舞鞋声响和激昂的铜管乐,搭配这首满溢爵士风情的〈Sing, Sing, Sing〉,让全场气氛瞬间沸腾。

〈Sing, Sing, Sing〉作为风靡美国30至50年代的摇摆舞(Swing Dance)经典歌曲之一,透过素有“摇摆乐之王”(The King of Swing)美名的单簧管音乐家班尼古德曼演奏,不仅瞬间让人坠入复古、欢乐的美国梦,观众也忍不住跟着节奏舞动起来。

向这首美国摇摆舞曲致敬的同时,可以发现导演其实刻意在剧情和角色设定下了功夫,原来他也是为了向25年前的同名电影致敬。这部1993年由克里斯汀贝尔(Christian Bale)主演、同样名为“Swing Kids”的电影《摇摆狂潮》中,也选用了〈Sing, Sing, Sing〉一曲,电影讲述反抗纳粹的德国青年们,无意间爱上美国文化,总偷偷跟着收音机里的美国歌曲摇摆身体。碍于强烈而敏感的国家民族意识,他们在白天必须扮演好忠心的纳粹青年,到夜晚才得以尽情摇摆身体、舞出真实自我,如此偷天换日的行为,却也为他们埋下杀机。两部电影近乎雷同的剧情,确实令人莞尔一笑。

披头四合唱团〈Free As a Bird〉,1995 电影进入尾声,〈Free As a Bird〉的前奏缓缓响起,这首歌在剧中的用意很简单,就如同歌名所表示“像鸟一般的自由”,隐喻人们超脱战俘与种族的桎梏,像鸟儿一样拥抱自由的情怀。至于这首歌出现在电影中的什么桥段则不赘述,以免爆雷。

这首由约翰蓝侬(John Lennon)于1977年作词、谱曲的〈Free As a Bird〉,在他和妻子小野洋子(Yoko Ono)的家中录制成Demo。直到1995年,当时约翰蓝侬已离世,披头四成员之一的保罗麦卡尼(Paul McCartney)拜托小野洋子将他过去未公开的作品释出,并让其他成员能加入乐器、歌声,最终完成的这首歌曲,也正式收录于披头四合辑《Anthology》的第一辑当中。

其实约翰蓝侬的多数歌曲都是基于“爱与和平”与“反战”的精神下创作而成,如〈Give Peace A Chance〉、〈Imagine〉、〈Revolution〉等歌曲,选用这些音乐也隐藏着《摇摆男孩》最终仍回归到“比起开枪,不如跳舞”的初衷。

导演姜炯哲表示,他想透过这部电影述说,在最悲痛的时代中,当这些看似最格格不入的人们相遇时,他们也能因为“舞”而感到幸福、齐心奋斗的故事。《摇摆男孩》于1月11日在台上映。

撰文:Olivia Lin

资料来源:车库娱乐、Variety、Paul McCartney Project



标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