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爽报娱乐新闻 YesDaily.com




著名导演熊源伟去世,最后一刻仍惦念舞台那束光

发布时间:2024-05-03 爽报 YesDaily.COM 250

著名导演熊源伟今天上午因病在沪逝世,享年80岁。熊源伟教授生前任职于上海戏剧学院熊源伟导演工作室,执导作品多次获文华奖导演奖、话剧金狮奖导演奖、曹禺戏剧奖优秀导演奖等重要奖项。

据熊源伟之子熊早透露,当医生打开病房的灯,准备切气管上呼吸机时,父亲熊源伟仍开着玩笑,称百老汇的舞台灯光开启了。这是他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熊早坦言:"父亲精彩的一生已经谢幕,但他的作品依旧活着,他的戏剧精神也在他众多弟子身上流淌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父亲并没有离开我们,而且会活很久很久……"

熊源伟生于1943年,8岁出演赵丹执导的电影《为孩子们祝福》,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那时上戏还未设立导演系,在这里他遇到了著名戏剧教育家朱端均。毕业后,一心想做导演的他被分配到江西,在这里度过了20岁至34岁的青春年华。

1978年恢复高考,身在江西的熊源伟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师从话剧《桑树坪纪事》的导演徐晓钟。毕业后熊源伟留校任教,期间曾导演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品《奥尔菲》,这是现代派作品首次在中国上演。1985年,熊源伟又南下深圳,成为深圳大学传播系的创办人,希望把深圳打造成为全国实验戏剧的第三个重镇。20年后,熊源伟再度启程,将人生停泊在了上海。

熊源伟曾是上戏首任院长熊佛西的学生,他总结过人才成长的三个阶段:首先是技术阶段,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如此才能有资格从事文化艺术工作;其次是文化阶段,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必须有文化,光有技术,无深刻的专业和人生领悟,作品不可能深邃迷人;最后是人格阶段,要晋级大师,人格修为是前提,许多艺术家作品也不错,但就是成不了大师,细想一下还是人格修为差了一口气。这则"人格优先论"源于熊佛西的校训,也是熊佛西戏剧教育思想在当代的延伸和发展。

多年来,熊源伟在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地导演话剧、歌剧、音乐剧、剧式歌舞以及京豫晋越瓯甬等20余种戏曲,计80余部剧目。他的代表作品有滇剧《水莽草》、滑稽戏《顾家姆妈》、川剧《巴山秀才》、评剧《藏地彩虹》、壮剧《牵云崖》、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歌剧《晨钟》、音乐剧《弘一法师》等。

熊源伟曾在采访中回应戏剧市场上一些质量不算上乘的戏却收获了高票房,他认为,戏剧作品应该用它的人文关怀、艺术品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在场交流,形成它独特的魅力,这样才能够长久地留住观众。他说:"我们不能以票房来衡量一个戏剧的成功,票房好,只能说明这个戏的宣传做得不错,以票房来评论一个戏的质量高低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标签:  
0